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

李家村里的“新闻联播”,播些啥?

来源:浙江日报    时间:2023-08-30 11:37:58

潮新闻 见习记者 褚晶君 通讯员 曹新强

“郡县治,天下安。”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“末梢神经”,不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,更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,基层强则国强、基层安则天下安。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,为基层治理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。前期,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嘉兴分社、海宁市委组织部在潮新闻客户端联合发起“基层治理看海宁展播活动”,通过投票、展示与专家评审,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“样板”脱颖而出,进一步推动“西山经验”盆景变风景,擦亮海宁村社工作金名片。即日起,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将蹲点6个“样板”村社,推出系列报道。

李家河畔,绿树环绕,碧波荡漾,亲水栈道弯弯曲曲向远处延伸而去;李家村邻里中心里,村民齐声练习村歌,悠悠的歌声回荡在村的各个角落;李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大礼堂内,村民喝着茶,听着方言版的“李家播报”,闲谈起村里发生的大事……


【资料图】

这是盛夏季节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的美景,也是李家村通过“四治融合+协商治理”新模式“治”出的新景象。

“李家播报”“民情二维码”“益家人基金”“红社联建”……在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,基层治理的一个个“金点子”从这个小乡村里迸发出来,变成一把把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“金钥匙”,打开了该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些“死结”。

一月一播

播出自治好声音

每月25日,李家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礼堂内,村民们早早聚集于此,等待着“李家播报”的开始。“我都会准时来到大礼堂,听听村里发生的那些事。”李家村村民唐伟祖说。

近些年,李家村因李家播报而“走红”,“李家播报”也成为该村答好基层社会治理答卷的一生动实践。

起源于2018年的李家播报,是村里的“新闻联播”。村干部、乡贤、党员、村民代表,操着一口方言,向村民播报近期热点时政要闻,镇党委政府近期涉村工作安排,以及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各类惠民利民政策信息等。

“一开始,李家播报就是邀请群众来文化礼堂收听上级的政策理论、镇村中心工作等。后来我们发现村民们对于村里发展建设的内容兴趣比较大。于是‘李家播报’就来到了网格里,加入了村民想听爱听的内容,特别是关于组级建设项目。”李家村党委副书记曹新强表示。

畅通信息传送渠道,“播什么”“怎么播”“谁来播”是关键。近年来,李家村不断创新播报方式和更换场地,结合群众需求,把播报逐渐从讲台搬到了网格内、田地间、长廊中等,还重点打造直播间,以“互联网+”模式赋能党的新思想理论传播,“线上+线下”传递党的好声音。

今年以来,李家村以“精神文明、城乡融合、社会治理、文明创建、共同富裕”几大板块,组建“文明有李”“平安李家”“家闻天下”“悠悦乡村”“文化有约”五支播报团,着力打造“李家播报”3.0版本,相继推出抖音号、微信视频号、直播,每周定期发布内容包含党建引领、非遗传承、中国好人、反诈宣传、志愿服务等元素,升级村级新思想融合传播新平台。

一户一码

乡村“治理”变“智理”

在李家村,数字化已经深入到村庄治理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村子里,每户农户的家门口,都贴有一个二维码,村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这张二维码来解决,这张二维码有一个贴心的名字——“民情二维码”,是李家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大创举。

有了“民情二维码”,民情联系员通过扫描二维码,深入联系农户,提供“上门服务”,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纳米”。

“民情二维码”仅仅是李家村探索乡村“智治”的一个场景。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方面,李家村可谓走在前列。同时,也依靠数字化,帮助村子解决了许多治理难题。

2015年,海宁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。一开始李家村做得并不好。

2019年,李家村建起了智慧垃圾分类平台,每月利用微信小程序“民情二维码”,对群众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,第一时间将每户村民家中垃圾分类、美丽乡村检查结果以图片、文字等形式,通过微信、短信第一时间通知被检查村民。

有了智慧垃圾分类平台,村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与实效性大大增强。投入使用当年,村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从70%快速提升至100%,正确率也从65%提高到97%,海宁全市垃圾分类现场会也搬到了李家村召开。

不仅仅是垃圾分类,李家村社区治理的多项工作都与“数字化”密切相关。去年9月,李家村还开通“码”上学法功能,通过小程序进行法治答题、法律知识学习等,实现法律知识“码”上学。

如今,李家村在民情二维码、智慧李家APP、垃圾分类云平台等数据管理平台基础上进行数据整合,探索未来乡村集成式治理平台,打造可视化、可操作、可互动的万物互联基层治理“驾驶舱”。

在基层治理中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,让长效“智”理成为常态,李家村探索借鉴银行管理理念,积极探索益家人基金管理机制,实现共富共管。党员联户、垃圾分类、志愿服务、码上学法等均可获得“文明”积分,并用积分兑换物品,还可进行捐赠,用于帮扶困难群众。在“益家人基金”的推动下,创新实践“共富夜校”,利用夜间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和技能,村民不仅“富口袋”,更“富脑袋”。

一歌一书

让基层治理春风化雨

国无德不兴,人无德不立。德治是基础,是先导,是保障,是城乡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
如何激发德治教化内生动力?如今,李家村有了两张新名片——村歌和村书。

“我从李家河走来,河水悠悠千百载……沈府翰林书香染,雪轩纫兰诗歌诵,时光流转家风传……”不久前,许村镇李家村这首新创作的村歌在社交媒体新闻上火了。

李家村有了新村歌,还是村民集体一起创作的。“好听!朗朗上口!”对于村歌的评价,村民张宝凤竖起大拇指,赞叹不已。

张宝凤也参与了村歌创作讨论会,提了不少自己的意见和想法。“李家村有现在的变化,也离不开村干部的努力!”张宝凤说,村书记他们就像领头鸿雁,带领村子走向更美好未来。所以,对于村歌中“领头鸿雁飞向前,阿拉一道勇争先”歌词也十分认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歌词里的很多内容都来自于《璀璨李家》这本书中的故事。

《璀璨李家》,是一本记载李家村故事的书。书从区划地域、建筑桥梁、方言民俗到历代人物、非遗传承、诗文荟萃,70多个章节,物时人跨度都非常大,而其中很大的篇幅占比是在写李家村三大家族——沈氏、李氏和曹氏的故事。

“挖掘的过程,其实是对全村风土民俗、名胜古迹、奇闻趣事的一次溯源、整理,同时对乡亲们进行了一次村情、文化、历史的教育和普及。”该村工作人员曹静说道。

“以德+调解”,矛盾化解服人心。在推动法治过程中,除了德治教化相辅相成,老杨调节舒心服务队也是李家村的一个法宝。老杨调解舒心服务站在李家村邻里中心于2020年初成立,队伍由村社干部、乡贤、微网格长等组成。调解室里,群众吐苦水,一笑泯恩仇;调解室外,调解们奔走于邻里之间,牵挂在百姓的柴米油盐。自成立以来排查各类家庭婚恋、土地、劳资矛盾纠纷百余起,总体调解成功率达99%。

一直以来,李家村充分用好用活各类德治资源,发挥德治的教化功能,让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在更高水平上,以“德治教化”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,绘就一幅色彩斑斓、幸福文明的乡村新画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非导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